經營貸用于歸還房貸,將會產生哪些嚴重的后果?3月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轉貸”的真實案例。
銀行(貸款人)與肖某(借款人)、某公司(保證人)簽訂《個人擔保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180萬元;借款用途生產經營周轉;借款期限60個月;借款人未按約定用途使用借款、未提供用途證明,或提供虛假用途證明,或未按約定按期足額償還借款的,貸款人有權限期糾正違約行為、提前收回已發放借款,有權提前行使擔保權等;肖某以其房產作為抵押,某公司為連帶保證人。
而根據銀行提交的銀保監部門查證情況,肖某將約定用途為生產經營周轉的貸款,部分挪用于償還房貸。
于是,銀行根據《個人擔保借款合同》約定行使檢查、監督借款使用情況的權利,以肖某違反貸款用途將款項用于樓市為由,要求肖某提供資金用途證明,但肖某拒絕依約提供資金用途證明。
銀行遂向法院起訴,請求肖某償還借款本金180萬元及利息、罰息、復利,并對肖某提供的抵押房產享有優先受償權,某公司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肖某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某銀行清償借款本金180萬元及罰息;在肖某不履行債務時,某銀行對肖某提供的抵押房產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某公司對肖某的全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近一段時間,一些不法中介頻頻向客戶推介房貸轉經營貸的業務,甚至聲稱轉貸以后,房貸利息少一半。對此,監管多次提示了相關風險。
首先,經營貸須用于生產經營周轉,不法中介通常使用空殼公司協助客戶申請經營貸,而工商部門和銀行貸后經常會走訪企業,一旦發現這些公司無實質經營,或是不再給客戶續貸,或者要求客戶提前還貸,這都會導致客戶的資金鏈緊張,甚至出現抵押房產被查封的風險。
其次,不法中介往往慫恿客戶使用中介的過橋資金償還剩余房貸,并從中收取墊資過橋利息、服務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的高額費用,客戶“轉貸”后的綜合資金成本甚至可能高于房貸正常息費水平,即便申請經營貸失敗,客戶仍需償付相關費用。
不僅如此,經營貸、消費貸與住房貸款在貸款條件、利息、資金用途、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經營貸、消費貸的期限較短,如果后期不能續貸,或者經營貸、消費貸的利率突然升高,都會給客戶帶來損失。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李璐思說,經營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解決中小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經營需要而推出的一款融資服務產品,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將借款用于生產經營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二條規定:“貸款人按照約定可以檢查、監督借款的使用情況。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向貸款人定期提供有關財務會計報表或者其他資料?!钡诹倨呤龡l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p>
李璐思說,本案中,提交資金用途的證明材料既是肖某的合同義務,也是肖某在訴訟中的舉證責任。由于肖某未能履行合同義務并完成舉證責任,結合銀保監部門查證的事實,法院據此認定肖某存在違約行為,支持銀行關于借款合同提前到期的訴訟請求,體現了人民法院依法維護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司法態度,也有利于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對于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具有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蔡文斌)